一風一火,然後? 好喝嗎? 結論是?

這篇貼文,是為了解決一直以來的困惑,一風一火,烘焙出來的咖啡豆,風味表現的狀況,到底是好喝?不好喝?難喝?單調?有變化?還是大驚(喜)?

所謂的一風一火,小編的定義是,烘焙火力(功率輸出),以及抽風馬達(以電壓高低控制排風強度),在完整的烘豆行程(從入豆進烘焙室到烘焙完成離開烘焙室出豆的過程)中,火力與抽風強度 皆保持 不變的狀況下,完成整個烘焙作業的操作過程。

以下是相關設備、測試方式、沖煮結果與風味描述:

烘豆設備: 600g 全自動電熱式烘豆機

磨豆機與研磨刻度: 小飛馬 鬼齒,3.5

沖煮方式與溫度: 手沖壺,93°C

咖啡豆名稱、入豆溫度、下豆溫度、溫度偵測點、烘焙日期、沖煮日期: 摩卡G4商業豆,200°C入豆,208°C下豆,偵測烘焙室中豆堆的溫度、烘焙:2023/08/29、沖煮:023/09/18

咖啡豆烘焙控制邏輯: 生豆入豆時,屬於室溫狀態,要逐漸加熱至180°C以上,豆子才會 “烤熟”,因此,從設定的 200°C入豆,到208°C下豆的過程,中間的溫度變化範圍,可能從 80°C(最低值與入豆溫度有關),到208°C下豆,這中間,有128°C的變化幅度;小編是以固定的溫度區間,然後在這個區間範圍時,針對 烘豆設備 的 加熱功率輸出 與排風馬達的抽風量做控制,達到 不同的 風/火 配比的 烘焙影響

以下就針對不同的模式的烘焙結果,分別討論:

所有熟豆:

沖煮完成:

不同模式的風味描述: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模式1(大風大火): 200°C入豆,到208°C下豆;電熱輸出功率 80%,排風馬達電壓輸出: 80%,烘豆時長: 5:29

風味描述: 有澀感、尾韻較尖銳的風味明顯,苦味也是明顯的,甜感極低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模式2(小風大火): 200°C入豆,到208°C下豆;電熱輸出功率 80%,排風馬達電壓輸出: 35%,烘豆時長: 5:59

風味描述: 酸澀感明顯、尾韻較尖銳的風味明顯,苦味也是明顯的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模式3(大風小火): 200°C入豆,到208°C下豆;電熱輸出功率 80%,排風馬達電壓輸出: 80%,烘豆時長: 9:25

風味描述: 酸澀感低、尾韻有些較尖銳的風味,苦味不明顯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模式4(小風小火): 200°C入豆,到208°C下豆;電熱輸出功率 35%,排風馬達電壓輸出: 35%,烘豆時長: 9:06

風味描述: 酸澀感低、尾韻較尖銳的風味幾乎沒有,苦味極低,有稍許的甜感,風味變化較少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模式5(程式化烘焙行程控制): 200°C入豆,到208°C下豆;不同的溫度區間範圍時,控制烘豆設備 的 加熱功率輸出 與排風馬達的抽風量,烘豆時長: 6:19

風味描述: 有些許的很低澀感、微酸、尾韻較尖銳的風味幾乎沒有,苦味極低,甜感相對較明顯,風味變化較大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結論: 特色烘焙,選擇 模式5(程式化烘焙行程控制);安全牌,選擇 模式4 (小風小火)

[END]

相關貼文